close
週五跟塞普勒斯好友Gunce約了去聽自己Manchester Business School博士班每年一度的Conference,一方面是讓我解解悶,一方面是可以請presenter跟我交換一些參考資料。Gunce建議我來聽些conference,利用別人發表方式,可以自我檢視自己的過程架構整理;另一方面可以重新審視游移不定的研究,與定位自己的調查結果。

這次的conference對我而言,像是場自信心提昇的一個過程;而我不得不同意她的說法,無須為自己有趣的研究煩惱。我們聽了四五位的研究報告也幾乎一一地提出我們質疑與建議的觀點,Gunce也發揮她的長處,不停的發問與提供意見給演說者。

後期聽到一個新加坡博士同事提了用ICT(Information Computer Technology)來改變專案員工內的人際關係,與上司下屬間的合作方式。其中這位新籍同事以在同地不同辦公室,以這種Telework溝通方式改變人際,但我也不免質疑,那一般茶水間的應對模式又如何呢?在同地方不同辦公室的人員是否已經認識,公司的規模大小為何?面對面與利用媒體溝通又如何區別?員工是否為單一元化同國籍同語言無文化隔閡,還是多元化不同國籍以共通語言溝通?

自己一直在做CMC(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的研究,資料也蒐集了不同規模的科技公司以跨區域,跨國際,文化與語言上為變因來加以研究人際關係影響,媒體轉換於衝突行為上得應用。所以也由這為博士班同事的報告中,學習如何清楚架構傳達一個研究的理念,與對企業內部溝通的貢獻。很有趣,也不停的執行統計程式、比對變因結果,期待看到自己統計數據下最後的取決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4ali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