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與「批評」在做學術研究時,是一個很好發展動機與探討深層內容的一個開始,但是人與人相處的建議,「質疑」到成了一種反對對方或甚至讓對方洩氣的方式。

從每日的英文交談中,我學習到criticism(批評)與suggestion(建議)的說法來提供建議方式,但是唯有用「建議」suggestion 的方式,表達出一種尊重對方思維的前提之下,企圖正面鼓勵的動機,來希望對方能多多少少之間,反思自己的想法與作法時,能額外接受第二種想法,這般的表達更容易做到良好表達方式。但若用criticism(批評)的方式時,到變成打壓對方,否定與質疑對方決定的一種表態;通常criticism(批評)得到的結果都是比較具有衝突性質,或多或少會把對方aggressive(侵略攻擊)或combative(好勇鬥狠)的態度激發出來,最後都是拼個你死我活的一種進退不得、水火不容局面。

我是挺欣賞英國人對於這種明白區分 criticism(批評)與suggestion(建議)的表達方式,也很認真的學習這種表達的態度。有時候跟老闆或是朋友間對話時,老英都指出他們非以一種批評的方式在說明,但是想提出一種不同的想法與建議。說話時都會明白表達:I am not criticizing your work/ideas, but could I make a suggestion? 有時候就覺得這種表達是種很窩心的態度,因為會有種被對方尊重我個人思想與工作的呈現。

相對於英國語言表達文化,台灣或許用客套方式都會說:「歡迎批評指教。」其實這種希冀對方有所「批評」的說法,並非是准許或甚至歡迎對方來攻擊自己的方式,而也只是以恭維客氣的態度;希望對方在尊重自己想法的同時,也能提出建設性的建議,好來積極地增加自己能力範圍內提昇工作,並呈現以正面的態度面對問題。

人與人之間的對話與互動都是從一個「尊重」為基底,沒了尊重,那人與人之間的文明開化就成了野蠻控制,用「力氣懸殊」、「地位高低」來較勢後 (power distance),要彼此爭奪個你死我活,直到對方伏首稱臣,完全信服自己的想法。這種非文明的態度,就已經把「個人化」(individuality) 給消毀,只企圖要求轉化人的態度為「順從」(submissiveness),甚至強勢到要對方變成單方面「服從化」(obedience)。

過去讀到溝通模組的始祖Shannon and Weaver model (1947) 的電報傳送過程,其中單純的表達:傳達者在傳送消息的過程碰上雜訊 (noise) 時,都接收者收到訊息時,所接收的內容已經與傳達者當初傳遞的內容造成了出入。就這模組應用在人與人之間表達過程中,這「雜訊」就是表達的方式與態度,當雜訊可以減少時(換句話說,就是表達方式仍讓對方接收訊息時),訊息表達者與接收者之間就更可以輕易地達成一致性。

過去在台灣時,覺得台灣人的個性相當熱心熱忱的給予提供與幫助,意見上也是不停的供應,就算不問意見也得被親朋好友、三姑六婆給的「批評建議」給淹埋;就他們自己自認「年長的經驗」頓時倒是成為「專業的代表」,也就因如此給予強迫的意見,但卻往往忽略掉他人自己本身的想法與意見。甚至化身為宰相魏徵諫君唐太宗的方式相逼迫(我也太膽大妄為自稱為「君」,雖然下意識都自認為女皇,呵~),殊不知貞觀之治的納諫之風並非是單方面的壓迫對方服從的方式,而主要是得體現於四個方向。

一、昭示聞諫之誠,倡導直諫(在台時,老碰到三姑六婆利用團體的一股強大勢力,強迫中獎。看樣子這番誠意是有了,就是過度了點兒;但是瞭解當事人的心態始末與專業背景的蒐集資料誠意倒是不足,而直諫就便成壓制);
二、納諫方法得當,兼聽則明(說明方法的重要,不僅是要提供建議,也要聽到對方想法或是集思廣益);
三、注重納諫效果,擇善而從(若納諫的效果過度,那聽者怎能把耳朵打得開,接收到訊息呢?得失與教化的成敗就在於方法,才能將聽者注意到能避免掉當事人對自我觀念局限性,否則納諫則成了反效果了);
四、完善制度措施,暢達言路(沒錯,傳達了觀念,也要提供可行地辦法或提供或參考策略給受諫者,不然說者一方就光出一張嘴皮子,責任他人擔當麼?且「隔行如隔山」的專業態度,不是往往用「年長的經驗」能給予)。

剛到英國時,覺得英國人怎麼這麼冷漠,不主動問對方,對方也不會刻意地提供意見參考,後來仔細思量,這種保留意見的態度也是一種體貼,因為尊重對方的自己的意見為主,而不是反客為主的觀念,硬要把對方的腦袋灌入自己自認所謂的「正確方式」。 現在倒是自己會反觀自己的方式,主動的詢問對方是否有其他的建議與可行之道,突然間才發現原來門道不少;果然所謂「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的道理,問到內行人,所給的參考策略是精闢剖析、字字珠璣,有種相見恨晚,恨不得對方可以掏心掏肺的傳道授業解惑。

真的是在不同地環境下,認知與所得是大大不同,這些道理其實很簡單,但是體認的過程卻是花了好久才能灌悟,一個「悟」字得真得花上幾年光陰。自從打算出來闖闖,雖然說日子過的不是很優渥,但是心情上到是更懂得感恩與自在,失與得還是有所平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4alien 的頭像
    g4alien

    G4alien's 365 & 1/4 的生活空間

    g4ali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