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看了這篇,覺得說得挺好的,就我在英國那麼多年下來的打滾生活,我部份真的挺同意這作著的說法,大概在我待英國第三年之後,才真的開始去瞭解英國文化的一些特性;接著幾年下來,自己似乎也有點英國化了起來,但是還是盡量學習他們好的一面,保留自己認定好的一面,綜合起來建立自己的特性。不過老實說,我想英國這些普遍現象不知道是時下青年普遍現象,還是英國老一輩的也是這樣;這調查算是一般調查,還是說有分年齡層面來觀看;另外,這調查屬於英格蘭人還是有包括北愛爾蘭,蘇格蘭與威爾斯人呢?唉~人作研究作久了,都會對很多資料結果頗有詢問的疑點地,還真的是職業病哪。

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和英人打交道真的要知道很多 (上)

【文/黃貞貞】

提到英國,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英國紳士?英國皇室?永垂不朽的樂團「披頭四」(Beatles)?還是酒吧文化?如果以為同樣是講英語的英國和美國是差不多的國家,那就大錯特錯。想瞭解如何和老英打交道,很多事你一定要知道。

1993年起本間中子(Nakako Honma)擔任東京新市交響樂團(Tokyo New City Orchestra)總經理,長達12年,是日本音樂界名符其實的女強人,2005年春天她因夫婿Masaru Honma轉任歐洲開發銀行中亞部主任,遷居倫敦,但持續從事她熱愛的音樂及時尚表演活動。

  • 漫不經心的承諾別當真

行事請究精準高效率的本間中子坦承在英國遭逢嚴重的「文化衝擊」。她說,日本人做事很重然諾,只要答應的事,一定會去做,相對之下,英國人的承諾經常是不經心的一句話,未必有履行的誠意。

她說,「如果有十個英國人對你說,『我會約你吃飯』,或是給你其他的承諾,最後大約只有兩個人會真的照做,八個爽約的人中只有兩個會向你道歉,其餘六個人不會道歉,但會找理由說明為何爽約。」

本間中子表示,剛到英國籌備活動時,對英國人經常不信守承諾的行徑,曾有遭「種族歧視」的挫折感,後來才瞭解這就是「英國本色」。由於懷疑英國人辦事的可信度,遇到重大活動時,為求高水準,她寧可重金從日本聘請專家「跨洋襄助」,也不敢輕易將重任交給英國人。

  • 沒好處就興趣缺缺

經過兩年多的摸索,本間中子與老英打交道的心得是:如果英國人認為你的要求或提議讓他沒有利益可圖,就不會有興趣和你合作,並進而利用各種理由拒絕,甚至欺騙。

由於他們善於運用美麗詞藻包裝內心的真正想法,必須仔細判斷才能找出真意;建議對英國人的承諾,最好不要太當真,因為很可能被放鴿子,徒增失望,宜做好心裡準備。

中華民國駐英代表處新聞組組長陳天爵曾在美國求學及工作達八年,2005年春天奉派到倫敦工作,深刻感受到美英人士做事的極大差異。

他說,從事新聞工作講究速度與效率,美國人不僅直接而且回應快,即使拒絕他人的要求也會告知對方,甚至說明原因;「美國人是很好的工作對像」。

  • 相應不理或避不見面 傳達NO的訊息

相較之下,對英國人從不說NO的民族特性,陳天爵花了一年的時間才慢慢摸索出因應之道。

他表示,英國人不喜歡正面對抗,拒絕他人的方式也很委婉,他們不會正式回信或來電說不,而是以相應不理,或避不見面的方式傳達NO的訊息。由於方式經常是拐彎抹角,讓人即使收到答覆仍是「五里霧中」「丈二金剛摸不著頭」,他必須請英國本地的當地僱員讀信後,才能瞭解真正的意涵。

他舉例說,如果興高采烈對英國朋友講述一件事,結果英國人對你說「It's very interesting」,別天真地以為他很喜歡你談話的內容,事實上他對你的言論可能不以為然,甚至毫無興趣。

  • 人脈關係很重要

談到應如何和英國人打交道,陳天爵指出,networking means everything in the UK,要想在英國做事稱心如意,充沛的人脈十分重要,打不通的關節,要利用另一種管道,透過不同的「人脈網路」解決問題。他建議有意在英國經商或工作的民眾,初到時多請教瞭解英國的熟人或僑胞協助,並多與英國人交際公關,多參加酒會等活動,建立人脈網路。

足跡藝術工作室負責人葉紀紋1989年負笈英國,在倫敦知名的拉邦舞蹈學院(Laban Center for Dance and Movement)攻讀,就學期間結識「真命天子」大衛,畢業後兩人走向紅毯另一端,在異國展開新的人生,18年的英國生活,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 種族歧視依然存在

葉紀紋說,雖然英國社會講究人權平等,但仍有種族歧視的憾事發生。她回憶1995年她從台灣返英時,不知道火車公司已經修改規定,不准乘客下車再補票,從住家搭車到倫敦Charing Cross車站後到票口補票。眼見排在前面的一位歐洲籍乘客順利完成補票手續,她也依序上前準備補票,但她不僅被拒並被要求付十英鎊的罰款。

葉紀紋詢問票務員為何前面一位乘客可以補票,她卻不行?堅持不付罰款。沒想到票務員找來警察,警察威脅要將她送到法院,但她未露懼色,直言這種不公平的處理方式有「種族歧視」之嫌。待收到法院的信後,由夫婿捉刀寫信向火車公司抗議,末了對方同意葉紀紋只需付單程車票費用,不需再付罰款,才化解整個風波。

類似種族差別待遇的意外,至今仍不時會發生。葉紀紋指出,面臨不公平的事,最重要的就是要stand up for yourself,捍衛自己的權利,不能默默忍受。

  • 功利主義掛帥 想合作得雙贏

近年來葉紀紋專心推動台灣與英國文化交流工作,由專業舞者轉向舞蹈教學與文化藝術活動策畫領域發展。談到和英國人打交道的心得,她說,英國是一個功利主義掛帥的國家,和英國人做事要順利,最重要的就是創造「雙贏」的局面,讓對方瞭解,和你合作辦事雙方都能獲利;如果你提出的要求他撈不到什麼好處,被視為是 boring case,那麼要想獲得對方的配合與合作,將異常困難。

在加拿大從事護士工作的Kate,六年前與比利時籍的夫婿遷居劍橋,她說,原本以為她的雙親都是道地英國人,而且同是英語系國家,她在英國的生活應該能如魚得水,沒想到和其他外國人一樣經歷「文化陣痛」。

  • 英國人說話真意難明

Kate指出,英國人講話「語焉不詳」的習慣最令她感到挫折。「也許北美地區的民眾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大家為了意念表達清楚,講話通常不會模糊不清,會直截了當表達」,不過,有數百年歷史的大不列顛共和國,也許因為大家長居在此,彼此已瞭解英國特有的語意表達模式,外國人初來乍到,掌握不住英國人講話的真意是家常便飯。

目前在倫敦攻讀博士學位的Kate舉例說,如果她和英國人約開會時間,對方直說沒問題,卻不見他在記事本上落筆記下,如果她提醒後對方仍是不為所動,那她心裡就有數:對方說的沒問題只是敷衍了事,就要開始做其他的安排,不再在同一個人身上浪費時間。

倫敦亞洲與非洲學院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羅達菲(Dr Dafydd Fell)11歲隨父母在中國西安居住兩年,1998年在里茲大學(University of Leeds)就讀時,他到台灣政治大學語言中心學習中文,也是他的第一次台灣之旅。1992年到1999年,羅達菲在高雄教授英文並在高雄廣播電台主持「老外在高雄」節目,不僅中文底子深厚,「台灣女婿」的身分讓他對台英文化差異有更深刻的認識。

【本文摘自新聞大舞台12月號】

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和英人打交道真的要知道很多 (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4ali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