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機能病症候」neurotic syndromes:換個解釋就是所謂的精神官能症。之前在英國老覺得生活很單調,每天除了研究就是研究。花在書本跟電腦閱讀與作分析的時間至少也有8小時為底線;專不專心是一回事,但是光花思考的時間與一整天時間相比至少也有1:6的比例。生活緊張或是焦慮都在於研究的進展跟可行性;另外,就是是否分析可真正解釋清楚自己研究的先前假設。也曾一度在輕度與中度焦慮症渡過,也不知道何時自己痊癒就是。
回了台灣作資料蒐集,雖然也有些微焦慮,但是都屬於合理階段;還不重到失眠或是哭泣的徵狀。不過在街上走路時,發現原來我不是唯一一個焦慮的生物;因為我發現台灣家庭飼養的家狗似乎都處在比我緊張焦慮的狀態;猜想是籠子的生涯導致他的心理的不健全吧!
怎麼說呢?因為一般家狗的功能已經不在像是以往的看家保全的作用;而是高級寵物。地位有如在位高堂,九五至尊過;著可是吃香喝辣,受人噓寒問暖,而進而產生個性有如人般嬌生慣養,養生處優地依賴性格。
怎看得出?只要有人一走過,小狗就汪汪大叫,A先生家的狗帶頭先來個下馬威,吠了幾聲先;B小姐家的狗也嗆聲跟著吠;C家小弟的狗似乎也沾染了警覺氣氛,不知所謂地先吠再說,D家小妹的狗;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也變得不得不吠個幾聲加入吠吠合唱團。接下來就是彼此不停的吠,我這旁觀人聽了不知這群家狗到底是在警覺意識下,大吠路人甲乙丙丁,還是互吠地盤,比誰吠的威武大聲。
公告。Updates
這日誌是記錄我365又1/4的生活觀感。
目前分類:My Own View/ 個人解讀 (64)
- Feb 15 Wed 2006 22:39
都市精神官能症候群
- Feb 01 Wed 2006 23:00
曾子殺人
在《東周列國志》上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孔子的高足曾子素有賢名,有一次有一個和他同名的人殺了人,一個人跑去告訴曾子的母親說,“曾子殺人!”他媽媽正在織布,聽了這個人的話,頭也不抬,一邊織布一邊說,“我兒子不會殺人”。一會兒又來了一個人,也對曾子的母親說,“曾子殺人”,他媽媽就停下織布,想了想說,“我兒子一定不會做這種事”,然後又低頭繼續織布。這時,又來了第三個人,對曾子的母親說同樣的話--“曾子殺人!”,他媽媽一下子從織布機旁站起來,跑出了家門。
象曾子這樣素有賢名的人,他媽媽如此了解曾子,尚且在三個人連續說他殺人後相信他真的殺了人。
有些人聽信謠言,接著自尋煩惱,或可說庸人自擾!那生活的態度不就因人言可畏而搞得雙方彼此都有不愉快的結果,在聽信人謠言時,請聽自己的聲音,了解事情始末後,再決定事情的真假,切莫將一些事情無中生有,或說得煞有其事,願大家共勉之。
- Dec 25 Sun 2005 12:40
角色扮演
小時候特愛與自己的堂妹堂弟玩辦家家酒,演的不外忽視王子救公主,英雄救美人,或是媽媽與小孩在菜市場買賣殺價的遊戲。從不倦厭這種角色扮演的遊戲,只要過年過節與堂妹堂弟相聚時,就是不外乎好幾場的演戲表演。或許在那創造力豐富的年紀,利用想像力來滿足自己不可達到的境界;也展現出一種權力掌控、獨當一局的慾望吧。
長大後,就開始排斥在大眾面前表演,老覺得是把自己的隱私公諸於眾,潛意識下還是認定只有自己親人能看到自己表演時的那股傻勁。除了大學幾場被人拱上作了四場獨幕劇,從幕後製作到表演以及節目主持外,外加了幾場外語公演與溜冰表演;這似乎也開啟了我的表演慾,也治癒了眾人面前容易害羞或焦躁不安的情緒。
而後網際網路因為是在一個虛擬的環境下,人的角色扮演又可發揮到極致。從年齡身份職業到性別都可以隨時變換,虛虛實實,誰也不知是真是假,玩的人可以玩的很開心,被玩的人就成了冤大頭了。玩的人或許可從過程中得到表演的慾望,娛樂自己外,還可以捉弄別人;小小的捉弄或許是有趣的,但是若程度到了玩弄,那就是病態的一端而不是淘氣的表現了。而這種情況發生時,也是一場心理遊戲的開始;但是參與者不見得都是自動,或許是被設計下的被迫參與者。也許事後才會發現自己經過的都是一幕幕虛幻的場景;像是一場紅豆生南國的故事。
這病態心理的角色扮演遊戲設計下,走出來的人肯定多半是對人事物的信任度大打折;因為當初或許是無能力分辨虛幻與現實,後期導致即使是虛幻也可成事實的場景。走出後,或許像是金蟬脫殼,是逃開了;或是說好聽些,是一場成熟的蛻變過程。但遊戲設計者若始終逃脫不出自設計得局面時,就像是挖了個深坑自己跳入,但忘了事前想好因應辦法備案,卻忘了放逃脫救生梯讓自己爬出陷阱;自己沒法子像金蟬脫殼,反倒是作繭自縛的局面。更可悲的是,遊戲設計者也因為沈溺設計虛擬遊戲,因被設計者的投入,自己亦不能分辨現實與虛幻,更加完全徹底的攪和投入;最後到成了自己心理遊戲俱樂部的終生VIP成員。
- Dec 23 Fri 2005 13:55
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 Dec 23 Fri 2005 04:37
Forgive & Forget
You may accept a dog would bite people, but you never expect a dog to bite you. You may forgive a dog that bit you, but you would never forget how terrifying you felt.
In other words, you may forgive someone who abused your trust with a terrible consequence in life. You may find it difficult to forget what has happened and how you suffered afterwards. Once you can not forget, what you could you is: choose not to recall it or to pretend nothing happened.
I have chosen both. I do not want to recall it and I also pretend nothing happened. Although I mistrusted someone, I learnt a lesson. I am still willing to trust, but I can not refrain myself being suspicious from bottom of my mind.
Don't interrupt my life no matter whether you come with a good will or not. Please leave us peace. Once this trust is ruined between you and me, I choose to forget but not to forgive.
- Dec 22 Thu 2005 08:19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 Dec 07 Wed 2005 01:55
一種莫名的失望
有個在她國的好友,常因為與男友相處中的摩擦而覺得自己從感情中受傷許多;每每我聽著她說著她與男友的問題所在,不外乎她懷疑是否對方是真的愛她,對她的疼惜呵護不夠,猜疑對方是否隨時都有劈腿的可能性。我想除了她男友自己本身自己知道彼此的真誠外,我是沒有立場來評論他們之間的感情深刻度。但看著朋友經歷過幾場戀愛,每次幾乎都是歷史重演的畫面,對我訴說著與對方的間的不信任與自己的期望質沒有被滿足過;雖然想極力支持好友的一切,也不免懷疑是否她的感情從一開始選定就出了錯。因為她總不能忍耐孤單,需要有一個伴侶隨時在旁陪伴,而因為了姑息這種孤單感受,身邊的人也成了是一個伴侶;也沒有時間好好去觀察了解對方,就這麼在一起了。
有了男友一起後,自己的生活只能存有「她跟他」;沒有第三者的介入,所謂第三者就是友情,親情,事業與獨立生活;似乎透露著「增一分則太多,减一分則太少」的生活感。當我聽到她跟我這麼說時,老實說,心理覺得有點受傷。因為每次她與她男友出問題時,她才找上我傾訴;其他時間可說是以不聯絡的方式互動。雖然有時候社交性質的問候一下,卻也無心去了解我的生活;好似義務性的問候,而非認真的對待。常常就那麼一句How are you?就當作是他最後的結尾,對話只剩下我一個人在唱著幾句台詞的獨角戲,到了最後結論就是她得去忙而草草結束對話。下次的聊天肯定又是她出了其他的問題時,只有分享出了問題的生活,似乎也沒分享過她快樂的時光。
曾經有人告訴我說只要是好友,不管相隔多遠都是自己的好友,友情就可長存。過去我相信這句話的價值性,而今我開始考慮環境塑造一個人後,這個好友還是曾經自己相互扶持的好友嘛?會不會因為歲月的成長,環境的變遷,生活的影響下,是否我自己也變得不再是過去那般靠著義氣就可以繼續支持自己身邊的朋友了?
- Nov 30 Wed 2005 18:27
網戀與婚姻
一個塞普勒斯來的博士班好友,她因網戀兩年而後嫁給了住英國的英國人;現在因為受不了家庭暴力因素與爭奪孩子撫養權而找上律師,籌備離婚程序與孩子撫養訴訟權。這兩年期間聽著她訴苦誤入網戀、婚姻暴力與孩子扶養問題;並在博士進修與家庭兼顧中掙扎。
聽著她泣訴自嫁入英國後(她先生之前有段失敗的婚姻),就開始了她人生一個灰暗的起端;事由源於她作為人婦,遷移到英國,漸入英國文化,學習熟悉環境等衝突。當她決定嫁給她先生時,全家反對,而她毅然決然的留了一封訣別信,離開從小生活的國家,放棄了自己高薪的大學講師工作,倉卒間辦了婚禮來到英國。從她開始嫁入這個英國家族後,赫然發現原來先生母親是一位作風仗勢欺人的權釋高漲者;迥然不同於過去她傳統回教背景下的母系社會,強調女性溫柔慈愛的一面。外加上傳統上層社會對外來階級與種族上的歧視,讓她不知如何在這家庭裡應對進退並學習在環境上尋找立足之處。
當她提到她先生時,她用著「糾纏的邪魔」來形容她先生;原來當他先生跟她求婚時,原來背後隱藏個相當大的陰謀。首先就是作一個傳統持家的女性;也就是說家事全部包辦外,還得侍奉公婆與照顧前妻的小孩。後期她獲得獎學金作博士研究時,她先生從開始的贊同到後期的反對;指著她是一個糟糠之妻,盡一切的口頭污辱後,變本加厲到暴力對待。由於這位先生有毆妻的傷害前科,外加酗酒傾向,往往酒後從一個能言善道的推銷員變成了口出穢言的偽君子。原本從破壞週遭環境來壓迫她,讓她與先生相處時有隨時恐懼的擔憂;怕得是這個定時炸彈會不會因為情緒不佳或酗酒後的獸性而拳腳對付,而後就變成了真的生活夢魘-這位「糾纏的邪魔」開始每日的暴力與口頭侵犯。
之後當她懷孕時,她先生希望她簽定保險,要求她指定配偶為受益人;說日後因難產過世,好歹也有費用給他照顧孩子。不過也因為她強烈的拒絕這份保險簽定,生活也有了新的折磨點。先生每日上酒吧喝酒,回家後的頤指氣使,嘲笑怒罵著自己妻子為不識生產的窩囊廢,還對還在強褓中的兒子咆哮。可惡的是這位邪魔人前是偽善者,當著人前嘴裡是甜言蜜語的對待妻子,人後是以踒齰淫穢的語言怒斥著妻子。瘋狂時還以奪孩子撫養權為威脅來控制妻子;更無人性的是半夜癲狂之時,要求妻子隨時搬離屋子永遠消失。
- Nov 26 Sat 2005 16:19
有價背景
有時候了解自己身邊的人對自己的看法,除了讓自己更能了解自己外;也可以了解對方的動機。好比說名片互遞,從名片來了解身分,從交談來了解身家背景;從互動來了解誠意與關懷。
不過了解對方並與對方有效互動的動機,不是全都由誠意來建立交情;很多人的取決方式是先由名片抬頭,利用抬頭來了解對方地位的有利性,進而決定是否須更加認識對方。沒名片卻藉由對方的身家背景來探測對方可用性的高低,接而取決是否有利雙方未來發展與互動。而有些沒名片背景之人,或許只能從彼此互動模式,來了解雙方誠意。就買賣而言,就是銀貨兩訖;從革命情感而言,就是互湯蹈火在所不辭的好夥伴。
遇到這些好夥伴時,常常覺得自己是幸福也是幸運的;因為身邊有支持自己的夥伴,生活不會寂寞。遇到這些積德利益者,就得摸著鼻子自認倒楣;不過能遇有限,主要是自己沒名片也沒家事背景。有些好夥伴常常就是「我好,大家好」的精神,分享經驗與成果。有些夥伴就是「不請自來」,為的也不過是想「分一杯羹」的心態;遇到這些「披著羊皮的狼」時,得分外小心注意。以防在這不備之刻,對方企圖狼吞虎嚥地想佔盡天底下的便宜,緩則蠶食盡吞地獨占天底下獲利之處,這時最好學會「明則保身」之道為應對之上上策。
願大家與我共勉之。
- Nov 11 Fri 2005 00:40
做「真自己」前的三思?
男女戀愛時都說「自己很真」?我想戀愛過的人大概都不一定能完全贊同這句話。有多少熱戀情侶心理想:「愛就是要包容一切,所以我就包容一些對他的不滿吧。除非我包容不了,我就幫他把這『習慣』給改了!」而這包容的解讀就成了「為對方犧牲」的一個過程;如本來都是日上三竿才起的了身的,為了對方的約會再早也願意起身;從在家當甜姐公主,不洗手作羹湯為家人服務的大小姐,也願意好好當個「要抓住男人的心,先要抓住男人的胃」的傳統女性。說的都是---愛的驅使、愛的原動力、愛是一切;但曾幾何時有想過,這樣的愛能維持多久?這樣得自己能當多久?
改對方的習慣。什麼是對方的習慣;什麼是自己的習慣?牙膏擠壓方法、杯子用完是否要清洗、垃圾分類、噴嚏不捂嘴、起床是否理被、馬桶蓋是否要掀開...等諸如此類的都是生活習慣。對方睡覺打呼、磨牙、踢/搶被子、打飽嗝、甚至夢遊...生理習慣;而習慣都從小養起,不是說丟就丟,說改就改。而真自己除了心理,應該還包括生理。這些也能包容嗎,還是能接受呢?
常常彼此戀愛過程,不把話說清楚,猜想對方心理怎想,深怕自己一說自己的想法會讓對方留下不好的印象。最常說的話是「你說呢?你覺得呢?」先想探知對方心理,若自己想的跟對方一樣,就勇敢的說楚自己的意見;若不同,怕還在初期階段發展的狀況下,就會替對方著想,認為對方或有也有其他的想法。或是知道對方的個性想法,會說出自己以為對方會喜歡的答案;讓對方印象深刻。深怕是一但完美的印象抹滅了,自己失去了對方,但是這樣的擁有對方,是一種依賴還是一種習慣?還是一種「忍一時海闊天空」的想法?在充分享受愛情甜美的過程中,愛昏頭的指數有多高呢?
若完全當個真自己,會不會成了一個全然自我或是自私的獨特性格呢?理由就是「我就是我,喜歡我就接納我,我是真自我。」但是這種霸道的自我,能找到一個完全臣服自己的人,是好的嗎?雖然感覺自己是全然備受寵愛,但是會不會有一種空虛的感受?在當這個全然備受寵愛的自我時,追求的是一種權力使喚的炫燿虛榮,還是自己覺得是王道。這樣的自我膨脹過程,真的達到讓對方一輩子的像隻忠狗般,無條件的付出嗎?
- Nov 10 Thu 2005 05:27
只要你愛我
愛情來時,戀人們往往彼此常會不顧一切的跟對方說:「我不在乎物質,只要你的愛,還有對我的專注。」
當這海誓山盟或海枯石爛的誓言(或說是甜言蜜語)來時,真的能抵抗得了這甜蜜的浪潮?朋友老說,「或許你不夠熱愛,所以你才能夠這麼理性」;或是「或許對方不是你的真命天人」。但戀愛時,其中有話語有多少是真是假?會不會因不想破壞場景卻違背真心配合對方?為了追求一時浪漫,卻必須彌補後續發生的事?愛情來時昏頭轉向,會不會讓自己變的不是自己-過度的情緒化?又或是一天心情指數好似浪潮起伏,一波未平一波起?還是一直處在高潮階段,完全地開心?與對方相處像是洗三溫暖,對方在時,世界是溫暖的;獨自一人時,世界是冰冷的?
求婚前,說的是「我只要你愛我就夠了。」這句話是否只是個一個平板的陳述?還是一個暗藏玄機的伏筆?是不是變得情人眼裡容不下一粒沙?單純求的是對方的忠貞,還是純屬私人的獨占欲?要的是一顆心;還是貪婪地要求對方像是玩偶寵物般自始至終只為對方而活?
十七八歲少女青春時,想要的是一個轟轟烈烈、無與倫比、可歌可泣的戀情。二十七八歲時,想要的是一個安安穩穩,穩定中求發展的情感交流。三十七八歲時,或許求的就是一個生活的靈魂伴侶,只要彼此容納對方的世界;要的已經不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給彼此容身的世界。
- Sep 02 Fri 2005 01:08
當某國度佔據生命的1/6時…
過去曾幻想過在國外生活超過幾個年度,真的經歷過之後,才知道什麼叫國外。從生活模式來看是迥然不同的語言、種族、文化、信仰;從生活系統來看是另一種社會、政治、經濟、甚至天氣,毫無瓜葛的民俗風範與環境體系,造就了本國人與外國人思想上的差異性。雞同鴨講的狀況也頻頻發生-從語言不解到溝通誤解;發生的事件有時雲淡風輕地過去了,有時是一團迷霧下地晃過了。縱然是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剛開始是吃了悶虧,就當是學了個教訓;之後是了解狀況到據理力爭;之後是看破體制,隨興而過。
曾想過,與其比較相異性,不如融入環境體制,建立自己在異地的接受度。或許真的已經在過去的環境體制中徹底轉化完成,即使文化語言已無所謂的障礙可言,可說是消弭了溝通問題,再怎地想融入異國體制,還是無法接受不同的模式。或許已經真的認識了解這異地的文化與體制,我開始思念過去生活的環境。過去無數次地幻想在異國過生活,卻也沒想過會有這麼一天;幻想著回自己家鄉,享受在家鄉的生活環境。這又是一個或許,或許我只是不安分於自己擁有的生活吧。
- Aug 28 Sun 2005 23:00
夢境: 生命的運算是套用公式進行
站在密封地有如金字塔般封閉的建築前,黃沙紛飛遍野,我立在黃沙河中,看著遠方,放眼望去是好比透過火燒般熱融空氣下的景;沙漠般的熱與風沙,所位於眼前的建築像座枉死城-只進不出。周圍黃沙包圍封閉如同是座毫無空隙的沙堡,我屏住氣息,就怕深吸口氣,黃沙竄入五孔而窒息。遠方數人朝向城走來,似乎還有一白馬座騎;狂風吹飛的風沙與火燒般晃動的景,讓我看不清遠方。有位站在身旁老者指著遠方說:「生命的運算是套用公式下進行...」,這時的我被屋內墜落的物品給驚醒;醒的剎那,當下還在琢磨這話語。
- Aug 08 Mon 2005 06:56
回應雪莉Live Show
認識雪莉小有一陣子了(幾年了吧),彼此之間的友情建立幾乎是透過網路互通後逐漸深刻與了解彼此;也感謝她與她世界無敵的好老公史蒂芬對我的幫助。另外雪莉對我文字形容,我也感謝雪莉對我的美化修辭,真實的我也不至於那般無敵與出眾。但是看過雪莉對人事物的形容方式,可略知雪莉敏感的個性與細膩心思讓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反觀我這個少根神經的恐龍來說,是相當南轅北轍的不同兩種世界的生物。
那天MSN閒話家常之間提到桃花運與東西方男人的差異性,其中提到老O對自己西方男人的下的注解“think solely with their trousers--- impulsive”(衝動的下半身思考模式),雖然史蒂芬說天下男人一般,即使往傳統保守的東方亞洲也相當西化了,然而含蓄再東方與西方畢竟有層面上的差異。媒體充斥的年代也無法一時之間取代文化深遠的影響;西方男子也不見得個個是豺狼虎豹,見(女)人就上;但是男女之間的大方與直爽(性開放與厚顏)狀況就以一般而言,儒教下東方亞洲即使是快馬加鞭也是無能即刻趕上。
生活在英國數來也渡過幾個寒暑,對英國男人的紳士雖然不至於說印象之深刻,但也感受到什麼是lady first的好壞,但是在男人(無酒醉狀態下)在公共場所多半是相當禮讓女性;相對的,女性自主權力提升也讓英國女性顯得有那麼點驕縱與自我。至於英國男追求女性的過程挺大剌剌的表示,反而懷疑其表露且猜測誠心的可信度,所說得話語是否多半是心直口快而不負帶責任的說表達,沒讓聽者有選擇不受內心干擾的權利。這般地好感表示的侵略速度像迅猛龍掠奪所需;但要走到持衡的階段---表露承諾,那真的是一步一腳印,甚至落得等待只是一場空幻的過程吧。或許這就是所謂的浪漫(情緒高漲與喜悅意外),走的是過程而不是追求結果,對我而言,與東方亞洲的感情觀念是那麼地落差。
然而西方教育下讓人都是一個獨立個體,所以接受人個性的不同似乎勝過以團體生活為主的東方亞洲,所以尊重女性的自由度也不會以對在所有物般的諸多限制。所以身為女性的自由度與決定權相對提升不少,更有機會去享受被追求的過程(眾星拱月的浪漫情境),但不保證結果是否都是王子公主美奐結合後一切幸福美滿。
- Aug 17 Tue 2004 04:24
每個人的信念系統都被自己的生命故事侷限了
我今天深深的被這句話感動了, 讓我知道為自己活下去的信念!
- Jul 13 Tue 2004 00:16
流浪者
自己像個流浪者,
但是自己又不停的主宰自己的意志,
他人的行為不斷的在旁,
但似乎遠遠的影響著,
雖說自己是自己,
但又不斷與他人的存在衝突,
不久,
逃回自己的牢籠,
- Jul 13 Tue 2004 00:13
The Privilege of a Lifetime
Life is without meaning you bring the meaning to it.
The meaning of life is whatever you ascribe it to be.
Being alive is the meaning.
The privilege of a lifetime is being who you are.
What you have to do, you do with play.
We are not going to change the world and our job is to straighten out our own lives.
- Jul 13 Tue 2004 00:07
Life Introspection II
Suddenly, I have deeply feeling that being in life is easy. However, drawing myself out to feel what I am in life is tough. It is a kind of feeling that someone whom we can not be aware of waiting with baited breath to see how/what we are going in life. I also wonder whether it is a framed affairs that we can not foresee. Life may be suffering but I don't regret I am here and still alive. We have no choice unless people end up their life. The more people explore the life, the bitterer they bewilder and suffer.
Sometimes I think the cup is half-empty and other times I think it is half-full. The changes in my mood are the product of my past life, 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and my blur view of the future. If the path that I have walked is controlled by a superior force, I still want to believe that it is a endless amount of paths to choose from. But to find the one that will give me most yields is a tough puzzle. Often I feel I walk ahead blindly. To achieve the things I want most, more happiness and less suffering, I try to use the things I have learnt so far in my short lifetime as my guidance, combined with the common sense of what I may think. To steer clear of all the sunken rocks can not be done. In such a matter we feel that life is just suffering and every time we take is as though a hard hit. But if we open our eyes for all the small things of happiness that surround us, I think we might fool the "superior force" and balance or uneven the scale of life with more happiness than suffering. A flower that just sprung out, a sincere smile of a child, a call from a friend, all these things we can put into our memo, to force out the bad and replace with happiness I am seeking my happiness and hope I am sure in the right path.
- Jul 13 Tue 2004 00:04
與前法國房客Ragan的爭論
Ragen相當崇尚自然,
喜愛與大地與動物接觸,
老愛跟我談論
be good or be self?
他老是強調心之所往則為自己,
但是我老質疑他的作為是
be self or be ego??
- Jul 13 Tue 2004 00:02
SQ, Values and Religion
I'm not a Chirstian, not a Jew, not a Zoroastrian, no even a Muslim.
I don't belong to the land, or to any known or unknown sea.
Nature can't own or claim me, nor can heaven.
Nor can India, China, Bulgaria,
My birthplace is placelessness,
My sign to hv and give no sign.
U say u see my mouth, ears, nose-they are not mine.
I'm the life of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