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知道是對兩性關係的不信任,或是家庭因素與成長環境背景的影響,向來對婚姻制度從不怎麼起勁,近期聽到不少朋友提起對婚姻的希望與失望;(當然並不是每人都是失望,只是失望的因素令人怯步。)對「婚姻」二字更是會不由自主的打冷顫,因而對邁入婚姻關係這個步驟感到大大的恐懼,幾乎是沒有嚮往的想像空間,更別提什麼生兒育女的期盼。但是看著身邊的朋友們步入婚姻後,生活依然幸福,我倒是為他們能在婚姻關係下快樂而快樂,而自己就置身事外的態度來看待這結合兩人世界的鏈接關係。

從小看著父母的關係起起跌跌,自己看著兩個不同世界、背景、階級、思想的人在生活上結合,也是衝突的開始。隨著年紀與經驗的成長,開始懂得怎麼分辨現實與理想,逐漸瞭解每個人的獨特性與獨立性,進而瞭解尊重別人與面對自己;就看著父母從過去到現在的互動關係,自己也慢慢瞭解,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問題是比要解開死結的步驟還來得複雜,也是因此對兩人世界的期盼低落且逐漸躲避。倘若兩人之間初期的認知世界有所落差,與後期成長,卻沒來的及平衡與齊頭並進,那麼要維持一個和諧關係就是一個難題,協調兩人間的緊張又是一門學問。

若兩性之間存有第三因素,工作、家人的影響,那導火線又會延伸到第三者,這又是一個額外衝突產生。最近跟一個網友聊天,他提到家人問題首以婆媳問題為主;兩個女人的戰爭下,他當砲灰的辛酸歷程(他簡稱自己是個消化器兼消音器,尚無本領晉升到轉化器)。不過他也提到一個社會觀念的變遷,舊時代與新時代女性的傳統性與獨立性原則衝突;看著西方廣告節目,提到家事內務時,似乎都躲不開Mother-in-Law的玩笑,似乎說明著,家庭協調問題多半是跟女性相關連,從古至今,似乎對家務內的職責都以母性體系為依歸。

友人曾提出首要擇偶條件便是遵守父母要求與期望而尋找配偶,也就是說擇偶認知全然是以尊重父母觀念與建議為主,而自己就遵循父母條件去找出自己喜歡的對象,進而考慮婚姻結合觀念。也聽了不少友人父母擇偶條件:同文同種(文化血統一致,表裡相似),同政治理念(藍綠橘紛歧),同階級制度(上層階級、中產階級與工人階級的分別),工作職稱與職位(帶出去有面子),收入標準合格(雖不至於月入數十萬,但是薪水過低則直接刪除),再來是外觀審視條件(優生學觀念,作祖父母的總擔心自己的孫子先天條件不夠迷人。)與內在氣質呈現(內外兼修,散發完美整體的必要條件)。老實說,我光聽了該擇偶條件,就已經是一頭霧水,原來許多父母許多都還是活在城堡裡的公主與王子,怎不見到該友人的老爸老媽也原是完美理想派的公主與王子來著?不過天下父母心,也不能責怪老父老母含辛茹苦的拉拔長大與對孩子未來的期望與希冀。

聽著朋友訴說,體認父母期望,探究兩性婚姻問題後,我不得不戒慎恐懼,也更為之怯步。也或許婚姻是現實層面的執行實踐,而愛情就是浪漫層面的理想憧憬。這就是為什麼結了婚的朋友有不少抱怨婚姻制度下,生活的無奈與面對現實的殘酷;若要他們重新選擇,不少朋友以過來人的經驗建議:「生孩子就好,婚姻的牢籠可是能免除就盡量免除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4ali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