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上次跟老闆開會完後,心裡的狂喜讓自己興奮得意了一天,接著一天身體因為過度興奮而出現疲態的狀況(唉~年紀跟體力成反比)。兩天睡了將近三十小時,讓今天終於稍微恢復的一點精神;今天一大早清醒時(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是貓頭鷹的生活型態),腦袋瓜兒突然像是突然亮了燈泡,想到如何呈現資料發現的寫作架構。撇開理論文獻、資料採樣與分析方式章節寫作先不管;博士班的朋友們,個人有個人的寫作方式,別以為我寫資料發現就是代表前面的章節細節已經完成了!

在博二時,雖然寫作與閱讀常常與電腦為伍,都是靠閱讀pdf檔案的期刊,或是用MS Word來打報告;透過幾次測試,發現腦袋的運用方式跟用手寫的似乎大不相同。博二下學期,開始決定將初步的想法結構都先紙上作業,從畫架構圖,寫大綱,將不同的意見、主意利用筆寫的過程啟發思緒與靈感;所以手稿整體來看是相當混亂,畫圈、拉線、補字、加詞等;此外,字也寫的相當潦草,看起來就像是個鬼畫符,就差沒法兒賑災避邪。

現在無論是起稿一篇報告或是想法,我都還是先以手稿為首要基本思緒表達;再來電腦處理文字作業,將思緒轉達到學術文字與寫法。這樣在打字的過程中,可以檢視自己的思緒邏輯與步驟,一方面可以修正文字與重新審視寫法;另一方面可以再三反觀自己的邏輯是否合理,還有表達的步驟是否是按部就班,而非毫無章法。過去總覺得用電腦處理文字,打字也快,存檔修正也方便,忽略了手寫文字的思想表達過程;結果一篇報告下來,自己若重新閱讀整理過,會發現有不少段落、句子都像是天外飛來一筆,毫無交代起點,也無說明結果,總之,就是一敗塗地。不過純粹若用筆寫的過程,大致只能先抓個關鍵字來表達整體思想;再以鍊接方式,表達思想過程傳遞的過程。若真的是要一筆一劃的手寫來表達所有想法,我想很多靈感都容易流失;畢竟,靈感是剎那地,不即刻抓緊,那可真會後悔莫及。

今下午在手寫表達研究模組的主要心得後,夜晚開始動手打字表達一個研究發現的過程。打報告的過程,開啟了一個個周會議檔案,看著自己過去每週的進度報告,突然發現,原來我的思緒有時候都是在原地打轉,就是沒辦法突破一個點。然而在寫作的過程中,回想過去一點一滴的研究過程與發現,想法與心得,不僅覺得自己的成長,即使是很慢,但是似乎還是有所得。也可以從進度中,看到自己偷懶的部份,哪些只是重複思考,卻不是將思考的方式用資料具體化,只是一直在結構架設上原地打轉。突然間,豁然開朗;瞭解了老闆說,把資料帶進去測試結果,看是否是真符合假設與理論架構;也看到自己在資料測試中,看到自己如何修正架構,點點滴滴,形成了現在的一個既定架構。或許在龐大資料的驗證過程中,可能會小修一些措辭,但是畢竟知道自己在整體大架構上,並沒有太多的衝突問題。

翻了半年的報告與心得發現,看到自己的愚蠢表達過程,也看到自己腦袋似乎像是漿糊般,黏稠不已,怎麼都無法跳脫出一的問題點,而也無法向下一個步驟進展;也看到自己突然間地開竅,一個周報告顯得特別有趣,像是一個轉折點,進入下一個研究分析步驟。查閱過去的資料報告,看得到自己的進度,同時也看得到自己迂迴不前的固執;心裡的過程又是覺得自己低能到無能,有時候一有進度,又覺得即使是蠢材還是可以變專家。怎麼說這內心掙扎過程,三年的研究像是個蛋生雞的過程,進入了孵化的階段,就等著破殼而出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4ali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